東華三院盧幹庭紀念中學海南考察團圓滿落幕: 探地理奇觀,悟科技人文

2025-07-03

6 月 27 日至 7 月 1 日,由東華三院盧幹庭紀念中學主辦的海南島地理旅遊考察團順利收官。五天行程中,學生們足跡遍佈三亞海灘、文昌航天基地、東寨港紅樹林等地,在自然探索、科技體驗與文化尋蹤中,全方位領略海南的地理魅力與發展活力。


三亞濱海之旅:自然奇觀與人文傳說

抵達三亞後,考察團首站走訪天涯海角景區。腳踩柔軟沙灘,迎著海風聆聽關於「天涯」「海角」石刻背後的古老傳說,仿佛與千年前的文人墨客隔空對話。隨後來到鹿回頭風景區,凝望山頂的鹿雕塑,導賞講述的黎族愛情傳說,讓學生們體會到自然景觀與人文故事的交融之美。

蜈支洲島的探訪充滿生態啟迪。乘船出海時,碧波蕩漾的海面與遠處的熱帶島嶼構成絕美畫卷;登島後,學生們沿著步道探索熱帶植被,近距離觀察珊瑚礁淺灘的魚群與貝類,親眼見證海洋生物多樣性,深刻認識到生態保護對濱海環境的重要意義。


CUOW9185(1).jpg


CIEJ4646(1).jpg


文昌科技探索:航天夢與超算力量

來到文昌航天科普館,學生們被長征系列火箭模型、太空艙模擬器等展品震撼。通過實物展示與互動體驗,他們詳細了解火箭發射的燃料原理、軌道計算等知識,還在模擬艙內體驗「太空行走」,切身感受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。


OXQR5744(1).jpg


VLKH7113(1).jpg


QHLF7922(1).jpg


隨後參觀文昌超算中心,巨大的機房內,閃爍的服務器正在處理海量數據。工作人員介紹,這裡的超算技術廣泛應用於氣象預報、海洋研究等領域,讓學生們直觀領略到「算力」如何成為推動科研與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,心中對科學的熱忱被悄然點燃。


WLJG6560(1).jpg


生態與地質:紅樹林與火山的啟示

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,茂密的紅樹林如綠色屏障矗立於灘塗之上。學生們沿著棧道穿行其間,觀察氣生根如何深入泥灘、招潮蟹如何在樹下覓食,還看到白鷺等鳥類在枝椏間棲息,親身體會到「紅樹林— 海洋生物 — 鳥類」構成的完整生態鏈,深刻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性。


GLBX9669(1).jpg


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的考察則展現另一種自然力量。腳踩黑色的火山岩,看著環形的火山口與岩壁上的氣孔構造,學生們通過導遊的講解,了解到數萬年前火山噴發如何塑造海南的地質地貌。實地觸摸岩層的粗糙質感,比課本知識更讓人震撼,進一步激發對地質科學的探索慾望。


微信图片_2025-07-01_100321_989(1).jpg


微信图片_2025-07-01_100449_557(1).jpg


文化尋蹤:博物館與騎樓的歷史記憶

海南博物館的參訪讓學生們走進島嶼的歷史長河。館內陳列的黎族織錦、古沉船文物、明清時期的貿易文書,生動還原了海南從古代孤島到海上絲路驛站的發展歷程。學生們駐足於「南溟泛舸——南海海洋文明陳列」展區,透過老照片與船票實物,感受海南與東南亞的文化聯繫。


微信图片_2025-07-02_104155_108(1).jpg


隨後漫步海口騎樓老街,連片的南洋風格建築引人注目—— 拱廊下的老字號茶樓、牆面上的彩色玻璃與浮雕,訴說著上世紀華僑歸鄉建樓的故事。學生們走進一家百年糖水鋪,品嘗地道小吃時,聽店主講述騎樓的變遷,深刻體會到海南多元文化(閩南、粵東、南洋風情)的交融魅力。


微信图片_2025-07-01_100617_021(1).jpg


微信图片_2025-07-01_100650_284(1).jpg


此次海南考察,讓學生們從多個維度認識這片熱土:從三亞的藍色海洋到東寨港的綠色紅樹林,領略地理景觀的多樣性;從文昌的航天發射場到超算中心,見證科技強國的實力;從天涯海角的傳說到騎樓的歷史,感受文化根脈的深厚。這不僅是一次地理課堂的延伸,更讓學生們在實地體驗中增強了對祖國自然、文化與科技的熱愛,為成長之路積累了寶貴的探索經驗。

分享